气象为“三农”全方位护航
发布日期:2017-01-19   阅读数(
  多亏了气象局的预报,我们提前加强了防范,才减轻了雨雪冰冻给我们村造成的损失。谈起2011年1月的连续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重庆市秀山县龙池镇下坝村气象信息员田晓红深有感触。

  2011年1月,重庆各地气温明显偏低,1月1日至3日、17日、19日部分地区出现了三次降雨(雪)天气,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重庆市气象局准确预报,广发预警,为各级政府及时组织抗灾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市气象局领导带队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灾情、农气专家进入蔬菜大棚指导抗寒,做好农气服务。

  注重全面防御监测预报体系不断完善

  1月11日,大部地区有小雨(雪),东南部有小雪,对中熟挂树柑桔,要及时采收,以避免果实被冻坏;对晚熟柑桔,要做好果实的防寒防落保护工作。随着2010年底重庆柑桔特色农业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投入业务运行,气象为农服务更具针对性,柑桔种植户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在今年1月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中将损失降到最低。

  监测预报能力的不断提升,为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提供了可靠保障。目前,全市共建成884个区域气象观测站,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点,5个雷电监测站,布设了170个土壤墒情监测点,26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随着监测网点的加密建设,预报技术也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已建立了土壤墒情接收处理系统和柑桔园土壤墒情预报模型,完善了主要粮油作物小麦、中稻、玉米、油菜等的适宜播种期精细化预报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发布了干旱、森林火灾、植被指数等遥感监测产品,重庆农业气象预报技术手段不断丰富,能力明显增强。

  坚持服务理念为农服务特色逐步形成

  花卉产业是重庆市北碚区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北碚区气象局以重庆台湾农民创业园为抓手,通过建立台湾农民创业园管委会和村两级气象灾害预警平台、建立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网等手段,使花卉气象服务产品和预警信息直接“进村入户”,为指导花卉生产提供了便利。

  从市气象局到区、县气象局,全市上下联动,选取了柑桔、烤烟、蔬菜等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重点,分别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奉节脐橙产业服务中心、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潼南县蔬菜产业局达成协议,共建柑桔、蔬菜农业气象观测试验研究基地。重庆市特色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一期)建设已于2010年底完成,能够提供柑桔产量、物候期、经济性状、品质及烤烟产量等多种特色农业气象预报服务产品。为更加准确地获取柑桔、烤烟、蔬菜等特色农业的小气候、物候期监测信息,一个集分布式多点实时监测、远程可控无线采集、传输为一体的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系统建设项目也将于2011年启动。目前,全市34个区、县气象局围绕当地农业支柱产业深入开展了蚕桑、猕猴桃等农经作物及林业、渔业、养殖业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一县一品”的气象服务模式初步形成。

  完善机制建设齐心协力构筑防御工事

  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是重要支撑。2010年5月28日,重庆市政府召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专题会议,就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及加强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12月6日,重庆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气象为农服务的新要求。今年2月14日,重庆市政府第94次常务会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自此,重庆市“两条例四规章”的地方气象法规规章新格局形成,为农服务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目前,重庆市气象局已与市政府应急办、市农委、市国土局、驻渝部队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全市34个区、县建成了43个气象信息服务站;沙坪坝区气象局与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对气象灾害防御准备工作实行认证的通知》,开展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试点;在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合川区官渡镇梭子村等5个雷电灾害频发村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雷电防护示范村建设;永川区气象局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在2010年应急联动服务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得到了市政府应急办领导的高度赞扬。通过试点示范,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效益正日益显现。

  1月17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马正其要求,“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现已基本覆盖全市各乡镇,下一步要选取一些重点村进行试点,实现电子显示屏入村。”目前,重庆市气象局已基本实现了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多元化,在电视、网络、报纸、短信等传统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的同时,全市2845块电子显示屏也同步发布。市委组织部“重庆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红岩网”开设了专门板块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为农服务信息,10639121预警信息专用业务发布平台也已投入使用,“12121”增加了适时的农事天气信箱,建成了一支15851人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全市50491名村组、社区干部纳入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范围。